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社會學丁
INTRODUCTORY SOCIOLOGY (D) 
開課學期
95-1 
授課對象
政治理論組  
授課教師
鄭為元 
課號
Soc1010 
課程識別碼
305 101D0 
班次
01 
學分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必修 
上課時間
星期三6,7,8(13:20~16:20) 
上課地點
普203 
備註
與「普通心理學」二擇一必修
總人數上限:120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951gensoc3chengw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社會學丁課程大綱

授課教師: 鄭為元教授
研究室:社會學系系館三一七室,電話3366-1227。E-Mail: tfwei@ccms.ntu.edu.tw
面談答詢時間:週五上午十時至十一時半

一、教學目標

人是社會動物,離不開社會組織和關係。然而由於在小家庭成長的青年愈來愈多
,強調個人的發展和個性化,使得個人在面對社會現象時,往往歸因於個人因素。如
在教育問題上強調個人努力,忽略社會結構和社會關係因素。這種對社會現象片面的
認知,間接造成個人在社會中無法適應的問題。本課程希望經由對社會因素的理解,
使得同學能夠對我們周遭的環境和人,以更多的瞭解和寬容,來面對社會環境。並在
學習中,在處理人際關係的經驗和判斷能力上,獲得的成長。

二、教學內容

社會並非單純個人的集合,而是具有社會關係者的集合。社會學的核心是研究社會關
係的結構和在這個結構內成員的社會互動。本課從介紹社會學的主要概念、理論、和具有

表性的社會學分析著手。同學需要學習應用這些概念和理論來詮釋社會現象,並且認識
到這些詮釋的限制,以期建立獨立和客觀分析社會現象的能力。但是社會學研究大多缺
乏累積性,對問題的觀點、概念和立場並不統一,理論派別和專門領域分類眾多,且不一
致,初學者若從對「科學」的刻板認知來看社會學,會感到不解、困惑與挫折。社會學的
主要貢獻在對社會現象提出從社會結構和互動的洞察。一個社會學研究論著,可以簡單的
看做只是「提出幾個『概念』,講一個『故事』」。從表面看,社會學似多元沒有系統,
而社會學者鮮少掌握權力,社會學發展的「社會技術」和「社會工程」,「技術上」也很
粗略。

五、教學方式
講述、問題討論、錄影帶放映、及角色扮演。課本內容大部分需要同學自行嬝炕C

六、課程進度:除第一、二兩章外,其餘一週以課本一章為原則。
課本15章,1-9章為一般社會現象,10-15章主要分析社會制度。1 認識社會學,2 社
會學研究,3 文化,4 社會化,5 社會互動與社會結構,6 團體與組織,7 大眾傳播媒
體,8 偏差行為與社會控制,9 美國及全球的階層化,10 家庭與親密關係,11 宗教與教
育,12 經濟與工作,13 健康與醫學,14 人口與環境,15 科技、社會運動與社會變遷。
 

課程目標
一、教學目標

人是社會動物,離不開社會組織和關係。然而由於在小家庭成長的青年愈來愈多
,強調個人的發展和個性化,使得個人在面對社會現象時,往往歸因於個人因素。如
在教育問題上強調個人努力,忽略社會結構和社會關係因素。這種對社會現象片面的
認知,間接造成個人在社會中無法適應的問題。本課程希望經由對社會因素的理解,
使得同學能夠對我們周遭的環境和人,以更多的瞭解和寬容,來面對社會環境。並在
學習中,在處理人際關係的經驗和判斷能力上,獲得的成長。

二、教學內容

社會並非單純個人的集合,而是具有社會關係者的集合。社會學的核心是研究社會關
係的結構和在這個結構內成員的社會互動。本課從介紹社會學的主要概念、理論、和具有

表性的社會學分析著手。同學需要學習應用這些概念和理論來詮釋社會現象,並且認識
到這些詮釋的限制,以期建立獨立和客觀分析社會現象的能力。但是社會學研究大多缺
乏累積性,對問題的觀點、概念和立場並不統一,理論派別和專門領域分類眾多,且不一
致,初學者若從對「科學」的刻板認知來看社會學,會感到不解、困惑與挫折。社會學的
主要貢獻在對社會現象提出從社會結構和互動的洞察。一個社會學研究論著,可以簡單的
看做只是「提出幾個『概念』,講一個『故事』」。從表面看,社會學似多元沒有系統,
而社會學者鮮少掌握權力,社會學發展的「社會技術」和「社會工程」,「技術上」也很
粗略。

 
課程要求
四、考評

(一)期中考及期末考(簡答及申論題。可攜帶課本、講義、筆記)各佔30%。
本學期要教十五章,份量不小。不過,既然社會學可以簡單的看做只是「提出幾個
『概念』,講一些個『故事』」的學科,考試就「只考教科書每章後的『重要詞彙』」。
其目的是測驗你對所學的理論、概念的認識、應用、反思和批評的能力。因此,舉例和分
析當前社會現象為必要之能力,除解釋外,要能夠舉例說明和評論,測驗你是否能夠把所
學的理論和概念應用在實際生活上。
期中考固定在第六章講畢後一週舉行。
考試內容為十二到十六題選自課本每章後的『重要詞彙』。同學選其中八題作
答,每題10分。基本分為20分。
(二)作業二次,各佔15%。 作業限用打字(或書寫整齊的)A4或同等大小的稿紙,
以一頁為限,不可使用彩色及插圖,多一頁扣五分(含封面)。選擇不交者以50分計。第一
次作業在期中考前交,第二次的期限是最後一堂課。遲交者不給評語。
(1) 仿照課本25頁專欄1-1,以弁鉠蛂B衝突(權力)論、詮釋論不同觀點分析一篇課本
其他專欄)(方塊)的內容。
(2) 仿照課本129頁和145頁的專欄,以社會結構因素來分析一篇課本專欄所述的社會
現象。注意不要用到文化、社會價值和心理因素,因為那不是屬於「社會結構」。

(三)同學提問及不定期隨堂問答,10分。提問可以個人或多人以下面方式為之。
1. 課堂發言及下課口頭提問。課堂發言者,下課需登記姓名系級以便計分。
2. 課堂或下課後,遞發言紙條。
3. 不公開提問可寄電子信給老師 E-mail: tfwei@ccms.ntu.edu.tw
同學隨堂回應及提問三次可獲得9分,超過酌量再加分,以加至12分為限。全期沒有
隨堂問題紀錄者,以3分計。提問計入平時成績計分,除老師另有規定外,每日以一次,
每週以兩次為限。提問計分之期限,為最後一堂課當天之零時(或前一日午夜)。其後之
提問老師會答覆但不再計分。最後一堂課前七日內的提問折半計分。
4. 不定期隨堂問答。為因應有些同學來上課但從不提問,以隨堂問答給於回應
機會。隨堂問答計分,不受第三款每日一次,每週兩次的限制。

(四)補考規定:依學校規定事先請假者之外,同學因規定之外原因未參加考試者,
得申請補考,其當次考試成績酌扣7.5分 (10分嫌多,5分嫌少,取其中)。

(五) 及格標準:依學校規定60分及格,沒有補考,但給予5分寬限。

五、教學方式
講述、問題討論、錄影帶放映、及角色扮演。課本內容大部分需要同學自行嬝炕C

六、課程進度:除第一、二兩章外,其餘一週以課本一章為原則。
課本15章,1-9章為一般社會現象,10-15章主要分析社會制度。1 認識社會學,2 社
會學研究,3 文化,4 社會化,5 社會互動與社會結構,6 團體與組織,7 大眾傳播媒
體,8 偏差行為與社會控制,9 美國及全球的階層化,10 家庭與親密關係,11 宗教與教
育,12 經濟與工作,13 健康與醫學,14 人口與環境,15 科技、社會運動與社會變遷。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每週五 10:00~11:30 
指定閱讀
 
參考書目
三、教材
本學期採用的教科書是Richard T.Schaefer, 《社會學》。劉鶴群、房智慧譯。高雄:巨流出版社。本書根據原本第九版翻譯。原文22章,中譯本為15章,刪減六章,以配合台灣學期教學。本書內容豐富,圖文並茂,且有專欄小品補充,使讀者對社會學有全盤認識,當作課本或自修均宜。
開學第一週,為教學方便,老師會以講義方式影印課本第一章,但以後將不再影印。
老師認為外表看來一般無所不包,且有些雜亂的社會學教科書內容,其實有其脈絡可尋。不外代表宏觀或微觀,弁鄔恓v力,客觀或主觀的不同見解。所撰之〈社會學透視〉講義,作為講授的補充,選擇性的隨堂分發,但不在考試範圍內。另外建議同學參考以下兩本入門書,以更深入認識社會學的觀點。
1. Johnson, Allan (2001)《見樹又見林:社會學作為一種生活、實踐與承諾》,
(群學,2001)。本書只有五章,但把複雜的文化、社會結構、社會互動、及環境概念講明白。譯者是三位女社會學教授成令芳(輔大)、林鶴玲及吳嘉苓(台大)。

2. Bonnewitz, Patrice (2002) 《布赫迪厄社會學的第一課》。孫智綺譯。台北
:麥田。布氏(Pierre Bourdieu)是法國後現代學者,此本小書深入淺出,是權力論社會
批判的代表。
台灣流行的有以下的教科書和三種社會學期刊。
1. 王振寰、瞿海源(編) 《社會學與台灣社會》。台北:巨流。
本書編者分別是東海和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教授。本書十九章分別由十八位學
者撰寫,為台灣社會學界空前合作的作品,也是最權威的教科書。不過,本書並非如序
言所言是第一本台灣本土化的教科書(前有空大教科書)。而使用「社會學與台灣社會」
也不恰當。因為社會學本來就是應該以本土材料為主的。難道沒有「台灣社會」的名稱
就應該是美國教科書?此外,所用的社會理論還是西方的。全書也沒有一張照片。

2. Calhoun, Craig, Donald Light, and Suzanne Keller (2002) 《社會學》。林
瑞穗譯。台北:麥格羅.希爾(McGraw Hill)(雙葉書廊代理)。原文是2001版。以後講義
簡稱CLK#。本書材料豐富,理論分析深入淺出,具國際觀,譯者曾任台大社會學系系主
任和中國社會學社[現為台灣社會學會]理事長。

3. Giddens, Anthony (1997) Sociology. 3rd Ed. Cambridge: Polity Press.
本書作者季亭史是英國著名社會學理論學者和通俗社會評論家,目前擔任倫敦經
濟學院院長。他也是現任英國首相Blair的政治顧問,所謂「第三路線」的提出者。中
文譯本為東吳大學社會系教授張家銘等譯,唐山出版社。不過,老師未看過譯文。

社會學期刊:
(c6ab) 《台灣社會學刊》(迄1995為《中國社會學刊》),台灣社會學會機關刊物。
(c6ac) 《台灣社會學》,由台大社會系卅年歷史的《台灣大學社會學刊》和出版三年的中研院社會學所的《台灣社會研究》合併出版。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非機關民間學者出版。
美國兩大刊是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及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英國為B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9/20  認識社會學 
第2週
9/27  社會研究法 
第3週
10/04  文化 
第4週
10/11  社會化 
第5週
10/18  社會互動與社會結構 
第6週
10/25  團體與組織 
第7週
11/01  大眾傳播媒體 
第8週
11/08  偏差行為與社會控制 
第9週
11/15  校慶停課 
第10週
11/22  期中考試 範圍 1-6章 
第11週
11/29  美國與全球的社會階層化 
第12週
12/06  家庭與親密關係(家庭制度)  
第13週
12/13  宗教與教育(制度) 
第14週
12/20  經濟與工作(經濟制度) 
第15週
12/27  健康與醫學(醫療制度) 
第16週
1/03  人口與環境 
第17週
1/10  科技制度,社會運動與社會變遷 
第18週
1/17  期末考試 範圍 7-14  
第19週
1/24  政治制度